有关教师实习总结锦集八篇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实习总结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师实习总结 篇1总之,为师要德高与才厚,也就是说,为师要德才兼备,学生才会受到良好的熏陶与进化!
为师,要善于教学生或者说善于引导学生——好好做人,做好人;好好学习,学好习;好好做事,做好事。
怎么样善于教学生或者说善于引导学生——好好做人,做好人呢?这就需要教师要教学生或者说引导学生“善”。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这就是说,人性本善。首先,教师——要教学生以向善。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人师者,应该是正直真诚、德才兼备的“善”老师,才可能教出正直真诚、德才兼备的“善”学生。那么,在学生依然具有可塑性时,善教者教以求真向善,善学者学以学真向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不就渐趋于“善”了吗?其次,教师——要教学生永存善念,驱除恶念。正所谓: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长;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损。因此,教师要告戒学生:不要行恶,而要驱除恶念,否则,我们就会像上述的磨刀之石,日益贬损了。况且,有一句俗语说得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第三,教师——要教学生反省向善。正像孔子所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第四,教师——要教学生近善人,远恶人。正所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第五,教师——要多多扬善,教学生多多行善。等等,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有一颗颗“善心”,好好做人,做好人,就在其中了。
怎么样善于教学生或者说善于引导学生——好好学习,学好习呢?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教师更不应该压制学生个性的发展,把学生“培养”得还不如自己的状况。鼓励学生个性张扬及其特殊的学习习惯的保持,等等,才能够使学生好好学习和学好习。当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的个体的个性融入到集体的共性中去。这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要引导学生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让他们由个体融入到集中之中。这样,学生的个性不但没有受压制,而且他们认识到了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感受到集体温暖的同时,还会为集体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等,做出自己的努力等。
怎么样善于教学生或者说善于引导学生——好好做事,做好事呢?大千世界,世事纷纭,怎么能够好好做事,做好事,这并不能具体说得清清楚楚的。但是,作为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为人师者,还是可以通过具体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情,引导学生——尽可能保持一颗清醒冷静的头脑,遇到事情或者问题,要先冷静地想一下是什么事情或者是什么问题,然后再冷静地想事情或者问题发生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进而冷静地想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摆平事情或解决问题,最后再冷静地通过想好的途径去摆平事情或解决掉问题。正如一位作家所写的那样:“镇静地准备好镇静!”这样是可以引导学生好好做事,做好事的。
总之,为师不仅要德高而且要才厚,还要善于教学生或者说善于引导学生——好好做人,做好人;好好学习,学好习;好好做事,做好事。这样,教师德才兼备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又会善于引导学生的教师是值得那样的称赞、赞美和歌颂的!为人师者——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要有“睿智培奇葩,壮千载丰功;清芳育英才,兴百年大计”的师道精神理想,也要有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和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师实习总结 篇2自9月15号来到西浦中学起,在胡老师的指导下在初二(1)班实习英语教学,先后完成了听课、评课、议课、试讲及正式讲课任务。期间,指导老师、实习老师们、学生们都给了我很大帮助与启示。现把自己教学实习所作、所见、所感、所得一一回顾,作如下总结。
一、对自己英语课堂教学优缺点的总结
结合指导老师、实习老师、同学们的意见以及自己的思考,我对自己此次英语课堂教学优缺点做如下总结;
1. 课堂流程整体把握不错,上课有章法,遵循纯阳学校规定的“四步流程教学法”。
2. 课堂上教态自然,教学耐心;常微笑,常鼓励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3. 讲解知识点的同时,能注意学生能力、策略、情感及态度的培养。
4. 板书的设计与书写需要提高;课堂举例要有意义,要举经典例句
5. 讲具体的一节课要有重点,要有简明的课堂小结
6. 声音要再洪亮一些,有升降。
7. 对睡觉、玩手机的学生管理应该严厉一些
8. 在讲解知识点时,要按照考试大纲分轻、重。
三、对英语课堂教学与考试的思考
在听课与讲课的过程中,我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觉得作为一个好老师,不但要对基本的专业知识有深刻熟练的把握,还要对考纲、考点十分了解,更重要的是清楚考试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这样在讲课过程中,让学生们打下扎实的英语基础的同时,考试也能考出好成绩。
考试、中考并不与我们在大学里所学的教学法对课堂教学的要求相矛盾。考试是形式,是一个让老师了解自己教学效果的手段,也是一个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只是现在好多老师对这一手段、助推器的理解不对,应用的不是很好,所以因此导致了一些问题。现在的考试内容过于机械,频率过高,老师、学生,甚至领导、家长对考试的意义存有不当的理解,以致对英语课堂教学产生不良影响——上课以考试为目的。这恰恰是本末倒置。考试,重知识,轻技能;重语法与词汇,轻情感与策略。从而误导老师上课也如此。所以我认为要做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仔细研究考纲、考点并把它灵活的运用到课堂上,并且善于出考试题,出有质量的考试题,更加善于让考试服务于课堂教学。当然做到这些需要学校领导的认可与支持。这些都是我以后的努力方向。
四、对英语课堂教学与英语教学法的思考
实习期间和许多实习老师一样,我也觉得在大学所学的教学法在这很难应用,是我们所学的教学法有问题吗?是它太先进而不能应用于这里的落后实际吗?到底问题在哪?
首先在这我自己得重新审视一下大学里所学的教学法了,思考后对它有以下三点新的认识,觉得它在教学中至少起到了以下的作用。
它是一个标准,不管我们衡量一节课上的好坏,还是评价一个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我们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用教学法课上学到的知识去衡量。这远比只看考试成绩要合理的多。既然是标准那也就是方向,也 ……此处隐藏5880个字……快的合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为我们更好的工作提供了保障。
工作上,自己是由一名学生刚刚转变为一名老师,虽然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还有一些教学的理论知识,可这远远不够。通过一周的备课,给学生上课,与老师的沟通,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课的重难点的把握,课堂时间的把握等等。自己带着一腔热情来到这里,也曾经畅想过自己上课时的情景,可实际往往与想象有一定的差距。实际情况告诉我:一定要成长!我渴望成长,希望自己能把工作做好。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多看书,多学习,多向当地老师请教,多研究。
自己虽然和学生年龄只差五六岁,不会有太大的代沟,但还是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了解不够,自己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共同点有所了解,可当地的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点。认识到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我告诉自己:首先要和他们的任课老师及班主任多沟通,再就是要和学生在课下多沟通,多交流,去了解他们,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再有一点就是老师的教学经验这一很大的财富,让自己叹服,应多学习,我想这会让自己受益匪浅。
通过这一周,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要成长,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成长的途径还是学习——学无止境!
教师实习总结 篇8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以下是我的实习工作总结:
我实习的班级是高一年级一班,通过和其他实习生的交流,我带的这个班级应该是全年级最好的班了。虽然在实习之前我们都已经经过专门的培训与训练,并且也不止一次的站到讲台上了,但这次我面对的是真正的中学生,应该如何上好每节语文课、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实习第二周,我们进入听课、备课阶段。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学生的语文水平、新课程目标要求等这些基本的情况入手。我总共听了指导老师六节课,他的课堂上多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研读文章。他鼓励我说:“你的知识能力都已经具备了,尽管放开的去干就是了。”他的话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我。其次是对班上语文水平的调查。通过作文的批改、早读时间的了解、以及课堂上的观察我对班上整体的语文水平,以及大多数学生的水平有了大概地了解:语文基础比较好、课堂氛围及课堂纪律也比较好。再次,我有仔细研究了新课程目标:要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应当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及文化修养。这些信息告诉我: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了。
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理出了思路,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节语文课的重要性了。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灵活变通的。在我的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时间谈谈我的教学模式。
学习古文,对中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枯燥、非常头疼的事情。那么,如何让他们在我的语文课上感到学习古文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呢?我结合李商隐的《锦瑟》具体来谈。
在校内实习时我讲过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觉得不是很难。所以当指导老师说李商隐的诗歌非常难讲时,我还有些不以为然。但在我写教案时,深刻地体会到了。
李商隐的诗歌一大特点是诗意朦胧多义,尤其是《锦瑟》这首诗,其旨意千百年来更是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其次就是善用典故、传说。基于这两个因素,我决定从这首诗的意境入手进行讲解。首先,我先给学生放了两边朗诵录音,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其次逐联进行分析。首联诗人以瑟起兴,渲染一种伤感迷惘的意境。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诗意境,我先给学生展示了瑟的照片,让他们认识什么是瑟。接着又播放了有关瑟的弹奏曲,让他们感受瑟音之清幽哀怨,进而启发他们诗人在此用瑟起兴的意图所在,引导他们把握整首诗的意境。颔联和颈联四句,则分别引用典故、传说等寄寓诗人的感情。回想起自己上中学时一遇到典故、传说等,总感觉高深莫测,晦涩难懂。为了避免传统教学中处理这类问题的弊端,我采用教师点播的方法,先让学生自己找出典故与传说,接着,我把这些典故与传说背后的故事将给他们,通过这些动人的故事启发学生明白诗人此时的心境,进而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感情色彩,把握诗的意境。尾联以感叹作结,感叹往事不堪回首。由于上文中提到的那些美好的事情,作者对往事念念不忘,始终不能释怀的感情也就不难理解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最后我问学生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渲染了怎样的意境时,学生回答说:“哀怨之情,迷离之境。”这也就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一堂课最大的优点是融故事性、趣味性于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语文课堂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怎样提问,没有一个定论,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要有科学的内容。提问的目的是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之后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时问题具有连贯性、概括性,其次就是如何因到了。对学生的发言应该多鼓励、少批评。学生发言完后,老师应有恰当地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他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重要。
引导可通过适当地启发、点拨。如在教《过秦论》一文时,分析课文结构使我启发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是如何指出一个人或一件事的过失的?”有学生回答说:“首先要叙述事情的经过,然后在分析‘过’的原因”。我进一步启发他们“那么,贾谊在分析秦亡时,是不是也是按照这种思维模式来做的呢?”从实际生活出发进行引导,他们很容易就得出:文章是从秦朝的兴亡过程和秦灭亡的原因两方面写的。
在总结文章的写作特色时,如果我直接问他们本文的写作特点有哪些,他们可能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下手。我启发他们:“九个国家的军队联合起来攻秦,却‘逡巡而不敢进’说明了什么?”“秦国非常强大”学生齐答。接着启发:“作者在这里用的是哪种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法。”我进一步启发他们:“文章中还有哪里用到了这样的写法?”有的学生说九国之师和陈涉的军队形成了对比,有的说秦国的军队和陈涉的形成了对比。我继续启发:“由此可见,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学生齐答:“对比论证法”。这样,非常轻松的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总的来说,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钻研教材的程度、对课堂的驾驭能力的高低、教学技巧的灵活处理等都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确定正确地教学目标,确立好难点重点,找好切入口,设计好问题。同时对学生也要有所了解,要顾及所有学生而不仅仅是那些积极发言的学生。
六个星期的语文教学实践结束了,我深切感受到:只要你用心做了,就会有成绩。设问析疑、教师点拨法使我运用的较多的教学模式,他取得了意料不到得成功,让我有一种成就感。当看到学生在我的课堂上由沉默不语到主动发言,再到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当听到指导老师“非常好”的评价时,当听到学生“老师,你的课太有趣了,我们都听的入迷了”时,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和欣慰,有了这些,在多的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