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教院实习总结
[国教院实习总结]每天到200号楼上课的日子已经结束近四个月了,这个实习总结又让我停下脚步开始回望他们,想起自己的教学笔记,翻出来看,感觉一切人、事都还那么清晰,即使时间上正在渐行渐远,国教院实习总结。
2009年6月我通过了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的两轮面试和岗前培训,9月开始了在国教院"留学生汉语进修系"为期一年的教学工作。
我本科读的就是对外汉语专业,2005年起就零星地从事着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做过很多汉语辅导,也在大学的留学生汉语系、韩国学校的中文教学组实习过,自觉有了不少经验,但长期班全职教师的职务,这是第一次担当。
第一个学期,我担任一年级四班的汉语听说课教师。这个班一共20个学生,来自11个国家,年龄最大的已过半百,最小的刚到二十,有为兴趣来学的事业有成之士,有为就业来学的刚走出大学的学生,有国外高校优秀的交换生,也有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本科生、研究生。初次"登台"的我是紧张的,其实他们也是紧张的,可能还带着些许羞涩,正如我做学生的时候,然而这些紧张羞涩很快就在我们共同的教与学中消散了--一旦我们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我们得到的将是快乐和充实。每个星期周二到周五,共十二个课时,日子在翻书、查字典、备课、讲课、出试卷、考评中过得让我来不及细数。10月下旬的时候,院里组织了对所有任课教师的期中教学考评,分学生评分和系主任听课两个环节,期末考试结束后,办公室张老师才把评分条给我,全院74位参加考评的老师,我与另一位老师并列排名第5。接到评分条的时候我好满足,他们是我在南师大的第一批学生,我知道我也是他们在南师大的第一位老师,先入为主,我只是用一个学期的工作维护了我在他们心中一开始的好感。那种小小的成就感增加了我的自信,我开始意识到我真的可以在汉语教学上做得很好,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已经有勇气去继续追求我想要的了。
第二个学期,根据教学成绩、考评情况和平时表现,我成为唯一一个能留在进修系任教的代课教师,我对自己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继续用心做好。这个学期,原来四班的学生大部分升入了水平更高的班级(几个短期生已回国),我与一起搭班的综合课朱老师继续教新的四班。
新四班从一开始的七八个学生,一周以后成为一年级最庞大的班,我们的上课地点不得不从南大楼的104搬到了200号楼的101。这个班一共有27人,来自13个国家,除了一个法国来的老中医,大多数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开始的时候,我和朱老师都觉得这个班的学生很难开口,我也总是在心里把他们跟第一批学生作比较,谁像谁,谁不如谁,我知道自己还念着以前的学生呢,但是总这样的话,对讲台下的他们是不公平的,于是,我暗示自己"慢慢爱上他们吧,也让他们慢慢爱上我"--现在我坚信"爱"在教学这个行业里是对称的,一个老师对学生的爱有多少,学生对你的爱就有多少,因为在教与学中没有利益关系。--不说话,我就逗他们说,逼他们说,我告诉他们"你们讲的时候,我可以做你们的好学生",大家都笑了,从介绍自己的国家开始,身在国外没有不爱国的,所以他们总会有话说,一个学生讲,我跟其他学生都坐在下面听,听完可以提关于所讲话题的任何问题,大家就在了解他人国家的一问一答中慢慢熟悉起来,开始打闹了,开始互相开玩笑了,最重要的是大家母语不同,所以交流起来就要用汉语了。刚接这个班的时候,我真的没有想到最后大家那么难以离别。我们每个周五的后两节是"秀time",从成语故事、电影电视到身边的小事,学生们很看重这个活动,经常有出人意料的表现,他们有的带来很多照片,有的准备了精彩的PPT或视频、音频,有的就直接在黑板上开始画图,很多时候会让我不自觉地鼓掌。有个很会讲故事的尼日利亚学生,我告诉他他有小说家的potential。最后一轮"秀time",我带了相机给他们录像,有学生抱怨老师以前没有录像,如果有的话,就可以看到他们的进步了。我真的慢慢地爱上了这个班,觉得竟然比对第一个班爱得更深,倾注得更多。2010年6月23日,最后的期末考试结束了。放假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我收到某学生的短信,他说"想念老师和同学们,不上课很不习惯,非常想要四班的同学们再一起上课",我那恍惚了几天的心神终于被那种"不习惯"打败了。
这是我的第一次长期课堂教学实习,是一次让我回味良久,收获颇丰的经历,它不仅提高了我的课堂教学水平,增加了教学信心,还让我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交流中积累了处理外事交流类问题的经验,另外,国教院的老师们对我的指导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实习总结《国教院实习总结》(http://www.yjbys.com)。 ◆分享好文◆下面针对汉语教学总结几点体会:
第一,当你站上讲台,你就是老师。
进修班的学生情况(从国籍、年龄到学习目的等)很复杂,作为年轻的代课老师我必须树立自己老师的威信,让他们意识到我就是他们的老师,赢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这需要从很多方面入手:首先,着装要得体大方,这是学生看到你时对你的第一印象;其次,教学态度要认真端正,提前到教室,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学生会因老师的用心良苦而尊重老师;第三,不能做"差不多老师",讲授内容要准确,做好全面备课,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不能轻易出错的;第四,不能作"好好老师",对学生等而视之,但不一味夸赞鼓励,对某些学生的"恶劣"表现不纵容,要予以适当约束;第五,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言辞客观不偏激,因为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政治、宗教、风俗等方面难免千差万别,遇有文化冲突时,老师必须谨慎处理。这些是一位对外汉语老师走到讲台上时应该注意的,其实,最重要的是,你站到了讲台上面带微笑从容自信地对他们说:"大家好,我是你们的XX课老师,…",这个时候,他们就把你认作老师了,无关你的年龄、阅历。
第二,保持学生对汉语对中国的兴趣。
一位老师曾经对我说:只要你能做到一个学期下来,你班上的学生仍然对中国文化有兴趣,那么你就成功了。也有人做过一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是大多数人来华学习的原因。所以,汉语教学绝不仅仅是语言教学,其中必然穿插对中国文化的介绍,要以语言教学为主,辅以文化教学,用文化来维护学生对汉语的兴趣。
针对每一课的话题,要往中国文化、中国生活方面发散思维,带领学生们通过语言深入了解中国。例如,在讲《张文教我包饺子》一课时,我给他们放了CCTV-4《快乐汉语·包饺子》的片段,学生在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饮食风俗的过程,不仅对这些文化产生兴趣,而且对他们自己国家的一些相关风俗也有了诉说的欲望。
第三,正确处理各种教学手段的关系,不以一概全。
第一个学期的教室没有多媒体,讲生词语法用板书,黑板又不是推拉式的,即使是听说课,一次课也要擦两三次黑板,想给学生放点视频资料时就只能无奈地羡慕人家多媒体教室。第二个学期因为学生多终于分到了多媒体器材很齐备的大教室,我开心地施展着自己擅做PPT的优势,即使做这个比写份教案麻烦得多辛苦得多。
课件做得很丰富很灵活,搭班的朱老师羡慕地夸赞我的技术,院里几位看过我课件的老师也都肯定了我的工作。利用多媒体很容易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几次课后,我发现多媒体教学并非没有弊端,过多地依赖,就把其他教学手段忽视了,也容易倾向于把课堂处理得太过"娱乐化"。为了把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处理得更好,我从图书馆借了《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艺术》,其中对多媒体教学的常见问题分析得很全面。运用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不能以此替代整个教学,更不能忽视其他教学手段的运用。我认为,一位好老师一定要做到没有多媒体照样能把课讲得精彩。就讲生词来说,有一些常用方法:事物名词(例如:羽毛球)以图片解释;动作动词(例如:举、挂)以动作辅以图片解释;抽象词则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老师给定情景,学生用所学词造句。词汇中的甲级乙级词汇要求学生不仅会认读、运用,还要会写,所以这些词在授课过程中仍要板书在黑板上,或者用笔画软件进行书写演示。
利用多媒体还要特别注意做好课前准备,提前调试设备,每次课都准备好应急方案。为避免出现意外(例如:停电、电脑故障、投影仪故障等),我每次课都既准备PPT,又另带一份纸质教案。事实证明这是十分必要的。
第四,老师做的任何课堂活动都要与教学相关。
我原本以为,有了多媒体器材,在教学进度允许的情况下,给大家放放电影什么的是很方便的事情,在老师的指点之下才意识到自己经验不足。学生们是来学东西的不是来看电影的,单纯地给他们放一部电影明显是一位老师打发时间的不称职的表现。于是,放一次电影就要做很多工作。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电影,要考虑到学生的喜好、当前汉语水平和政治、宗教等很多因素,最好选择与近期教授内容相关的电影。其次,看一部电影前,要对其背景、主要人物等向学生作必要地交代,观看前还应该围绕教学目的布置思考题。最后,看完电影,组织学生讨论,老师作总结。我们不能为了娱乐而放电影,我们是为了了解和学习。
第五,了解学生的国家,增强国际交流能力。
首先是了解学生的第一语言。经常有人问我教汉语的时候是不是用英语教,我会反问他们:我的学生都不会说英语怎么办?教过的班上就有学生只会土耳其语阿拉伯语的,另外,韩国和东南亚学生的英语也只是马马虎虎的程度。初级汉语教学课堂可以适量使用学习者的第一语言,但是这个第一语言还是使用的越少越好,不能让学生在二语学习中对其产生依赖,我们要争取用最简单的汉语辅以各种教学手段来讲授更复杂的汉语。
那对外汉语老师就不需要学习其他语言了吗?当然不是,相反,我认为一个汉语老师会的语言种类越多,在教学中会越游刃有余。语言透视文化,学习一门语言就像是给我们的世界另外开了一扇窗,不仅能提升我们的认知水平,还能了解迥异的文化风俗,在汉语教学中多会一门语言就多掌握了一种教学工具。
其次是了解学生国家的基本知识。不能有这样的情况--学生说我来自XXX,老师一头雾水不知道在地球的哪个角落,当然,这种情况有些夸张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老师对学生的背景文化了解得越多,教学准备工作和教学效果就会越好。有时候,这也会无形中增加学生说的动力,增加老师的亲和力,拉近和学生的关系。比如学生要讲他们的国家了,做老师的就要搜集一些相关国家的资料,提前"预习",在学生讲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忽然问"老师,你知道XXX吗?"这个"XXX"往往是他们国家有名的人或物或地点,如果老师能就所了解的简单介绍一下,多数学生会非常兴奋地继续说下去。另外,对学生国家的了解,可以在交流中增加共同话题,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
以上这五点是我随想随写的,零零碎碎的教学体会还有很多。总起来说,这是我非常充实愉快的一年,它让我体会到了身为人师的责任感、自豪感和成就感。
曾经跟一个学习古代汉语的女生聊天,她拿着一本讲印度哲学的书问我究竟知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是什么,真正想要从事的工作是什么,那个时候我心里很茫然。对外汉语--一个被很多人认为不太现实的瞎折腾的行业,却是我高考的第一志愿第一专业,我还想在这条路上坚持得更久更好。"挺不容易的"有朋友对我说,可是什么容易呢?这次教学实习后,我看清了自己想要的,我有勇气去追求了,这也许是我最大的收获。
每天听四班的学生喊"李老师、李老师"的日子远去了,即使有那么多"不习惯",我们还是必须互道珍重再见。感谢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的领导、老师们给我这次弥足珍贵的机会,感谢刘老师细心的指导和温暖的鼓励,感谢与我共事的老师们和我遇到的每一个学生,我会记得那段美好的时光。
不知道还能在这条路上走多久,努力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国教院实习总结〕